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60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961—2020 油橄榄栽培技术规程 2020 - 04 - 26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7 - 26 实施 发 布 DB53/T 961—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林业标准技术委员会(YNTC02)提出并归口。 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宁德鲁、马婷、李勇杰、耿树香、缪福俊、贺娜、王洋、张艳丽、陈海云、徐 田、肖良俊、吴涛、潘莉、陈少瑜、景跃波、李勇鹏、卯吉华、周晓、徐玉梅。 I DB53/T 961—2020 油橄榄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栽培的立地条件、建园、栽培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等 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橄榄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937-2011 油橄榄苗木质量等级 3 立地条件 3.1 年平均气温 14 ℃~19 ℃,1 月平均气温 6 ℃~10 ℃,极端最低温-7 ℃,≥10 ℃积温≥3 500 ℃。 年平均降雨量 500 mm~1 000 mm,日照时数 2 000 h~3 000 h。 3.2 以土层深厚,结构疏松红壤、黄壤、紫色土为宜。排水良好, PH 值 6.0~7.8。 3.3 适宜在海拔 1400 m~2100 m,≤25°的阳坡、半阳坡。 4 4.1 建园 开台地 坡地沿等高线开挖台地,台间距3 m~5 m,台面宽3 m~4 m,台内侧挖宽30 cm,深20 cm排水沟。 深翻30 cm~40 cm,清除草根和石块。 4.2 定植株行距 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定植株行距,见表 1。 表1 地块类型 品种特性 坡向 半阳坡 树冠大 平地 半阳坡 树冠小 台地 阳坡 阳坡 —— 定植株行距表 土层厚度,cm 定植株行距,m ≥80 40~80 12×12 10×10 ≤40 8×8 ≥80 8×8 40~80 6×6 ≤40 5×6 株距3~4,以台为行距一般3~5 1 DB53/T 961—2020 4.3 挖穴 规格为 80 cm×80 cm×80 cm,表土和心土分开,每穴施有机肥 50 kg,与表土混合并拌匀后,大 部分回填穴内,最后将底土填满塘,表面土高出地面,塘外围成小圆埂,外高内低。 4.4 定植 4.4.1 品种选择 选用经国家或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并适宜当地栽植的优良品种作为主栽品种, 参见附录A。 4.4.2 授粉品种配置 根据主栽品种确定花期相近,授粉亲和力强的品种作为授粉品种,适宜授粉品种参见附录A。常用 中心、行间和株间三种配置方式,一个栽培园中应配置3~5个授粉品种。 4.4.3 定植时间 容器苗一年四季可种植,以春、夏季为宜;裸根苗春季未萌动或秋季苗木停止生长前种植。 4.4.4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按 LY/T 1937-2011 规定,使用二级以上苗木,苗龄≥2 年。 4.4.5 栽植 4.4.5.1 裸根苗栽植 栽植前剪除破损根、过长根,将根系蘸泥浆后垂直放入穴内,用细土回填,并向上轻提使根系舒 展,边回填边压紧,回填至苗木根茎部时为止,踏实。栽后围圆形土盘,浇透定根水后覆膜保墒。设 立支柱,固定苗木。 4.4.5.2 容器苗栽植 栽植时去掉容器放入定植穴,边回填土边压紧,回土至根茎处为止。其余步骤同裸根苗。 4.4.5.3 补植补造 栽植一年后如保存率<90%,用同品种苗补植。 5 栽培管理 5.1 土壤管理 5.1.1 秋冬季全园深翻,深度 20 cm~30 cm,树盘内不宜深翻。 5.1.2 每年雨季及 12 月份各撒施 40 kg/667 m2 石灰粉。 5.1.3 采用行间间作,种植矮杆作物、绿肥,间种作物采收后结合土壤深翻将秸秆压埋土中。 5.1.4 夏秋季节,取园内绿肥、青草、稻草等,离树干留 10 cm 间隙,覆盖厚度约 20 cm,冬季结合 深翻将覆盖物翻入土中。 5.2 2 灌溉 DB53/T 961—2020 宜用滴灌,应根据气候及树体情况实时灌溉。无滴灌条件,应按表2的灌溉阶段适时灌溉。 表2 灌溉阶段 油橄榄不同时期灌溉表 灌溉时间 花芽分化期 12 月中下旬 开花期 2 月下旬 座果期 4 月下旬 果实膨大期 5 月中下旬 果核硬化期 7 月上旬~8 月上旬 5.3 备注 灌溉量以湿透土壤 40 cm 为宜。 此期一般处于雨季,不需灌水,注意排水。如遇旱灾,则 进行灌溉。 施肥 施肥管理见表3。 表3 树龄,年 施肥时间 油橄榄不同时期施肥表 肥料名称 施肥量/株,kg 0.1 施肥方法 穴施,施在离树干基部 15 cm 2 月~3 月 尿素 5 月上旬 复合肥 2 月~3 月 尿素 0.2 穴施,均匀施在树冠投影面积 5 月上旬 复合肥 0.1 5 cm~10 cm 土层内 2 备注 以外,宽 20 cm、深 10 cm 的 3—4 1 月下旬~2 月中旬 5—10 尿素或硝酸铵 农家肥 3 月中旬 硼砂 6 月上中旬 复合肥(N、P、K) 11 月到翌年 1 月 1 月下旬~2 月中旬 10~20 3 g/L 环状沟、放射状或深穴施肥 叶面喷施 0.5 ~0.75 0.05 农家肥 50 复合肥 1~1.5 尿素或硝酸铵 农家肥 3 月中旬 硼砂 6 月上中旬 复合肥(N、P、K) 硼砂 11 月到翌年 1 月 5.4 0.1~0.15 环形沟内 施肥后立 硼砂 ≥10 0.05 即覆土、浇 环状沟、放射状或深穴施肥 水。 0.2~0.3 30~50 3 g/L 叶面喷施 1~1.5 0.05 农家肥 100~150 复合肥 2~3 环状沟、放射状或深穴施肥 整形修剪 5.4.1 整形方式 普通栽培园采用自然开心形,集约化栽培园以单圆锥形为主。两种树形如图1。 3 DB53/T 961—2020 1.自然开心形 2.单圆锥形 图1 主要整形方式 5.4.2 修剪 5.4.2.1 幼树修剪 以培养树形为主,多留辅养枝。60 cm~80 cm处定干,上部保留3~4个主枝,主枝形成后疏除干下 枝。 说明: 1——幼苗不修剪任其自然高生长,虚线部分作第一次修剪; 2——修剪幼苗主干下部虚线枝条短截 ; 3——疏除基部枝条; 4——在主干 60 cm~80 cm 处定干,上部保留 3 个~4 个主枝,主枝下的枝条不修除往下拉,成捆扎在主干上,主枝形 成后 疏除干下枝。 图2 幼树修剪培育树形示意图 5.4.2.2 结果树修剪 冬季短截壮枝,回缩营养枝,培养结果枝组,更新预备枝,疏除过密枝、交叉枝和细弱枝。 4 DB53/T 961—2020 1.修剪前 2.修剪后 图3 6 初结果枝的修剪 主要病虫害防治 6.1 预防为主,冬季清园、树干涂白和疏除病虫害枝干。 6.2 主要病虫危害种类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B。 5 DB53/T 961—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云南主要油橄榄良种 表A.1 给出了云南油橄榄主要良种及其品种特性。 表A.1 品种名称 适宜授粉品种 佛奥 阿斯、莱星、鄂 (Frantoio) 豆果 (Arbequina) 皮瓜尔 (Picual) 阿斯 (Ascolana Tenera) 莱星 (Leccino) 植8号 皮瓜尔、柯基 莱星、豆果、柯 基 莱星、鄂植 8 号、 佛奥 鄂植 8 号、佛奥、 阿斯 云南油橄榄良种品种特性 品种特性 油用品种,平均鲜果含油率25.96%;平均单果重 适生范围广,抗性强。 m~2 200 m。 油用品种,平均鲜果含油率 22%~24%,单果重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季冷凉 0.8 g~2.0 g;3 年进入初产期,7 年进入盛产期; 地带及滇中地区,海拔 1 500 抗旱、抗病,树冠矮小适于密植, m~2 200 m。 油用品种,平均果重 4.8 g,鲜果含油率 18.19~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季冷凉 25.62%;3 年进入初产期,7 年进入盛产期;耐 地带及滇中地区,海拔 1 500 寒、耐湿、抗盐碱较强。 m~2 200 m。 油用、餐用两用品种,平均鲜果含油率 17.99%, 金沙江干热河谷及滇中海拔 1 平均单果重 7.8 g;3 年进入初产期,7 年进入盛 650 m~2 150 m。酸性及中性 产期。 土壤,土层深厚地区种植。 油用、餐用两用品种,含油率达 20.05%,平均单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季冷凉 果重 2.37 g 左右,3 年进入初产期, 7 年进入盛 地带及滇中地区,海拔 1 500 产期;早实、丰产、稳产,抗寒、抗病力强。 m~2 200 m。 油用、餐用两用品种,平均含油率 25.52%,平均 (Coratina) 单重 6.02 g;3 年进入初产期,7 年进入盛产期。 (EZ-8) 柯基 (Koroneiki) 佛奥、阿斯、莱 星 豆果、皮瓜尔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季冷凉 地带及滇中地区,海拔 1 500 m~2 200 m。 油用品种,含油率 23.52%左右,平均单果重 5.86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季冷凉 g,3 年进入初产期,7 年进入盛产期,抗旱、抗 地带及滇中地区,海拔 1 500 寒能力强。 m~2 200 m。 油用品种,4 年进入初产期,8 年进入盛产期,平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季冷凉 均单果重 2.22 g,平均含油率 16.18%,树冠小 地带及滇中地区,海拔 1 500 适合集约化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 m~2 200 m。 油用、餐用两用品种,平均鲜果含油率 20.4%; 贝拉 平均单果重 8.5 g;4 年进入初产期,11 年进入盛 (Berat) 产期;抗寒力强,在夏季多雨,高温高湿地区易 感孔雀斑病、炭疽病、青枯病。 6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季冷凉 3.16 g;5年进入初产期,8年~10年进入盛产期; 地带及滇中地区,海拔1 500 科拉蒂 鄂植 8 号 适宜

pdf文档 DB53-T 961-2020 油橄榄栽培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 961-2020 油橄榄栽培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 961-2020 油橄榄栽培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 961-2020 油橄榄栽培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23:15: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