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66 DB2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269—2020 红松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korean pine economic forest 2020–05–30 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06–30 实施 发 布 DB21/TT3269—2020 目 次 前言……………………………………………………………………………………………………………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栽培区区划…………………………………………………………………………………………………2 5 培育指标……………………………………………………………………………………………………2 6 造林技术……………………………………………………………………………………………………2 7 抚育…………………………………………………………………………………………………………4 8 间作及施肥…………………………………………………………………………………………………4 9 主要病虫害防治……………………………………………………………………………………………5 10 鼠害防治……………………………………………………………………………………………………5 11 档案管理……………………………………………………………………………………………………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8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9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10 DB21/TT3269—2020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实验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强、倪鹏跃、李委、王强恩、魏旭、任凤伟、张宝童、刘景强、魏永忠、安 云全、李光森、张云江、付振海、凌帅、周一航、侯金成、李岩、王兴宝。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 024-23448927。 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实验林场(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联系电话: 024-53480009。 Ⅱ DB21/TT3269—2020 红松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松经济林丰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区区划、培育指标、造林技术、抚育、间作 及施肥、主要病虫害、鼠害防治、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的红松经济林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DB21/T 1569-2007 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技术规程 DB21/T 1570-2007 红松嫁接技术规程 DB21/T 1690-2008 红松无性系果林营建技术规程 DB21/T 1691-2008 红松果材兼用林营建技术规程 DB21/T 2203-2013 红松种子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松经济林 以持续获取红松商品种子为主要经营目的,兼顾木材生产及林下资源开发的人工林分。 3.2 剪砧管理 嫁接苗嫁接后第 2 年~8 年在春季芽萌动前,对砧木进行抹芽、剪枝的管理措施。 3.3 1 DB21/TT3269—2020 定株抚育 幼林抚育结束后至林分盛果期前,伐除林分内非目的树种及生长不良的红松。 4 栽培区区划 将红松经济林适宜栽培区划分为Ⅰ、Ⅱ类栽培区,Ⅰ、Ⅱ类适宜栽培区范围见附录 A。 5 培育指标 5.1 造林成活率和幼林保存率指标 Ⅰ类栽培区造林当年成活率≥95%, 造林 3 年后造林保存率≥90%;Ⅱ类栽培区造林当年成活率≥90%, 造林 3 年后造林保存率≥85%。 5.2 生长指标 林分成林后Ⅰ类栽培区、Ⅱ类栽培区生长指标参考附录 B。 5.3 结实指标 林分进入结果期,Ⅰ类栽培区、Ⅱ类栽培区结实量指标参考附录 B。 6 造林技术 6.1 立地选择 选择半阳坡,阳坡,半阴坡,坡度≤20°,海拔≤800m,土层厚度≥30cm,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 采伐迹地、荒山、退耕还林地作为造林地。 6.2 整地 6.2.1 整地时间 在造林前 1 年的 9 月~10 月,也可以采取随整随造。 6.2.2 场地清理 整地前进行全面清场、割灌、割草,采伐迹地要将采伐剩余物摆带或摆堆。 6.2.3 整地规格 采取穴状整地,规格50cm×50cm×30cm,顺山里低外高,捡出树根、石块,表土返底层。 2 DB21/TT3269—2020 6.3 种苗选择 6.3.1 种子选择 育苗应用经国家或省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或审定的良种, 种子质量按 DB21/T 2203-2013 执行。 6.3.2 苗木培育 造林苗木可选择实生苗Ⅰ级苗木或嫁接苗进行造林,用实生苗Ⅰ级苗木造林的苗木培育按 GB/T 6000 执行。选择用嫁接苗造林的,嫁接苗培育按 DB21/T 1570-2007 执行。 6.4 造林 6.4.1 时间 在 4 月中下旬进行。 6.4.2 苗木处理 造林前将苗木根系挂满泥浆,以备造林。 6.4.3 造林方法 实行栽植穴中央植苗法,将苗木置于穴中央,苗干应扶正,苗根舒展,深度适中,填土一半后提苗 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虚土。 6.4.4 初植密度 2 2 按 667 株/hm (3m×5m)~1111 株/hm (3m×3m)的初植密度进行栽植。 6. 5 山上嫁接 6.5.1 嫁接时间 嫁接作业选择在造林 2 年~3 年后,幼树高达到 40cm~60cm 时,作业开始时间在春季砧木顶芽萌动 生长时,一般在 4 月下旬,结束时间一般在 5 月末。 6.5.2 接穗采集 接穗采集要在春季树液流动前进行,采穗林分首先选择种子园、子代林、采穗圃,其次选择当地 30 年以上的结实优良红松林分中的结实优良单株,采穗时选择位于树冠 3~5 轮枝剪取接穗,接穗直径要 在 0.4cm 以上,接穗长 20cm~30cm。 6.5.3 接穗存储 采集到的接穗要放入温度在-5℃以下、湿度在 80%左右的贮藏窖或冰窖进行低温储存。 6.5.4 嫁接方法(芽接法) 3 DB21/TT3269—2020 从冰窖中取出接穗,剪取 8cm~10cm 长,放入装有 1cm~2cm 水深的小桶中,选择与砧木等粗或是 砧木顶枝粗度 2/3 的接穗,在芽下 2cm 处剪下,用刀片去掉针叶和侧芽,保留一个顶芽,从芽基部开始 削成双面楔形。 砧木用手按顺时针生长方向摘掉顶端 3cm 的针叶, 用刀片将砧木顶芽从顶芽基部切掉,从中间切开, 切口略长于接穗楔形长度。 将接穗一侧表皮与砧木表皮对齐,将接穗完全插入砧木切口。 用 1cm 宽塑料条从下往上包扎,再从上缠绕到中下部,打结系紧。 7 抚育 7.1 幼林抚育 造林后连续幼林抚育 5 年 7 次,即第 1 年 2 次,第 2 年 2 次,第 3 年 1 次,第 4 年 1 次,第 5 年 1 次。幼林抚育的时间为每年的 6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每年 2 次抚育的间隔期在 30 天~40 天。 7.2 剪砧管理 苗木嫁接的第 2 年的 3 月份,摘除砧木侧枝顶芽,解除嫁接塑料条;在第 4 年的 3 月份,摘除砧木 侧枝顶芽,剪除影响嫁接主干生长的砧木侧枝;在第 8 年的 3 月份,剪除砧木全部侧枝和少部分嫁接主 干下部侧枝,伐除红松以外的非目的树种。 7.3 人工修枝 当幼树生长到 4m~5m 高时人工修去树干下方濒死枝、枯死枝,修枝时间在冬季进行。 7.4 定株抚育 在幼林抚育结束后至林分盛果期前,进行定株抚育,伐除林分内非目的树种及生长不良的红松。造 2 林密度 1111 株/hm (3m×3m)的第一次定株抚育在林龄 15 年~20 年左右进行,造林密度 667 株/hm 2 (3m×5m)的第一次定株抚育在林龄 25 年~30 年左右进行,适宜保留密度见附录 D。 7.5 截顶 当林木高生长达到 9m~12m,在结实丰年冬季实施截顶。截顶时在树冠上数第 4 层轮生枝上 10cm 处用锯或高枝剪截掉主梢,保留 3~5 个匀称健壮的侧枝作为未来的主枝。 8 4 间作及施肥 DB21/TT3269—2020 8.1 间作 造林后至郁闭前在红松行间可间作林药或山野菜等经济作物,间作面积以不影响林木生长为宜。 8.2 施肥 土壤肥力偏低的林分可以进行施肥,施肥时间为 5 月中旬,分为前期追肥和后期营养管理。前期追 2 肥是在嫁接成活后第 2 年开始,连续 2 年追施尿素或二胺的施肥措施(150kg/hm );后期营养管理是对幼 树进行扩坑、割草压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对结实量较大的红松可以施复合肥,施肥量 500g/株,施 肥时以红松为中心,在树周 1.0m~1.5m 处开沟,沟深 5cm 左右。 9 主要病虫害防治 红松主要病害有红松疱锈病、红松落针病等。主要虫害有落叶松毛虫、日本松干蚧、松材线虫、松 梢象甲、红松球果螟等。防治方法见附录 E 10 鼠害防治 10.1 营林防治 抚育时进行穴状、带状抚育,保留部分林内杂草、灌丛,维护稳定的森林环境。 10.2 化学防治 对于害鼠种群密度较大、造成一定危害的林区,使用化学灭鼠剂进行防治。防治方法见附录 F。 11 档案建立 11.1 档案资料 以小班为基本单元建档,主要档案材料包括施工作业设计文件、图表、合同,营造

pdf文档 DB21-T 3269-2020 红松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辽宁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1-T 3269-2020 红松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辽宁省 第 1 页 DB21-T 3269-2020 红松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辽宁省 第 2 页 DB21-T 3269-2020 红松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辽宁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23:12:0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