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3.080.01 A 02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555—2019 "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Multi-meter unification”information acquisi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12 - 25 发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1 - 25 实施 发 布 DB34/T 3555—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六安供电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胜鑫唐 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奥力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六安城郊供电公司、安徽中标智能质量标准研究院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兆庆、张波、潘东、叶磊、张磊、唐亮、夏鹏、陈娟、庄磊、汪钢、梁晓伟、 刘捷、汪洋、朱迎春、徐伟、余志强、江义斌、梁晓丹、李锐、陈杨、赵勇、许宁、杜娜、王品、耿天 霖、夏秀琳、饶璇、王亚萍、唐函、马士超。 I DB34/T 3555—2019 "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建设的术语和定义、设计要求、施工要求和验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民用建筑中“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78.2 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T 50328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 CJ/T 188 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CJJ 94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DL/T 698.45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5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 DL/T 825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 DL/T 516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8部分: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质量 检验 JGJ 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建设 construction of “Multi-meter unification”information acquisition 利用新型通信技术,通过安装数据采集及远程传输设备,构建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实现电、水、 气等公共服务行业计量用表计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分析。 3.2 集中器 concentrator 采集采集器、通信接口转换器等数据,并进行处理、存储,同时能和采集系统主站或手持设备进行 数据交换的设备。 1 DB34/T 3555—2019 3.3 采集器 acquisition unit 用于采集电能表、水表、燃气表或测量控制设备数据,并与集中器交换数据的设备。 3.4 通信接口转换器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onverter 读取、采集电能表、水表、燃气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通信协议转换,同时与集中器或手持设备进 行数据交换的设备。 3.5 建筑适应 Architectural adaptation 建筑设计与信息采集系统架构的适应。 4 设计要求 4.1 采集组网方案 4.1.1 应根据建筑结构特点及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的通信方式和安装位置等因素合理选择。“多表 合一”信息采集组网方案分类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采集组网方案 集中器通信方式 “多表合一”信息采集方案分类 多表通信方式 方案特点 1.电能表、水表、燃气表采用微功率无线通信方式,同一组 无线通信组网 微功率无线 微功率无线 网范围内,通信频率和通信协议应相同。 2.通信单元作为电能表、水表、燃气表采集接入设备,实现 多表数据采集。 电力线载波 有线通信组网 电力线载波 /RS-485//M-Bus /RS-485/M-BUS (水表无外供电源电 控阀) 微功率无线/电力线 混合通信组网 电力线载波/微功 率无线 载波 /RS-485//M-Bus (水表无外供电源电 控阀) 1.电能表、水表、燃气表通信协议可不同。 2.通信接口转换器作为水表、燃气表采集接入设备。 3.应用阀控功能时,应加装直流电源,实现水表、燃气表阀 门控制。 1.电能表、水表、燃气表可采用电力线载波和微功率无线多 种通信方式。 2.通信单元和通信接口转换器作为电能表、水表、燃气表采 集接入设备,实现多表数据采集。 4.1.2 无线通信组网方案,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要求: a) 采用微功率无线通信方式,中继器与电能表、水表、燃气表计分散安装,应相距较近; b) 通过无线通信采集电能表数据,电能表通信单元与水表、燃气表的通信单元组成点对多点星型 子网。 c) 通信单元通过中继器将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的数据上传至集中器。 2 DB34/T 3555—2019 4.1.3 有线通信采集组网方案,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要求: a) 采用有线通信方式,电能表、水表、燃气表可采用不同的有线通信方式,包括:M-Bus 总线、 RS-485、电力线载波等,宜采用通信接口转换器实现多表信息采集,或直接通过集中器实现多 表信息采集; b) 若水表、燃气表安装有阀控装置,应提供直流电源。 4.1.4 混合通信采集组网方案,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要求: a) 采用有线通信和微功率无线通信混合方式,电能表、水表、燃气表可采用不同的通信方式,包 括:微功率无线、M-Bus 总线、RS-485、电力线载波等; b) 宜采用通信接口转换器实现多表信息采集,或直接通过集中器实现多表信息采集。 4.2 设备选型 4.2.1 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的选择,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要求: a) 电能表、水表、燃气表应具备通信功能,通信接口采用微功率无线、M-BUS、RS485 等方式; b) 电能表、水表、燃气表通信协议应符合 CJ/T 188、DL/T 645、DL/T 698.45 的规定协议; c) 水表、燃气表的通径规格应与用水量、用燃气量建筑面积匹配,并应根据介质流向正确选择进、 出口方位。 4.2.2 电源线、通信线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a) 通信接口转换器、直流电源、中继器电源进线应采用线径不小于 2.50 mm² 的铜芯布电线; b) RS-485 通信线应采用 2×(0.50-0.75)mm² 屏蔽信号线,屏蔽层密度不小于 80%;M-Bus 通信 线采用 2×(1.00-1.50)mm² 铜芯护套线; c) RS-485 通信线、M-Bus 通信线架空敷设时,应采用内附钢丝通信线和内附钢丝护套线,通信线、 护套线外绝缘应采用防紫外线绝缘材料,使用寿命应不小于 30 年; d) 采集器、中继器电源线应采用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护套软电线,护套颜色应为黑色。 e) 额定电压为 300V/500V 时,应采用单股铜芯线,其截面积不小于 2.50 mm²。 4.3 建筑适应 4.3.1 住宅小区电、水、气计量方式应实行一户一表,应采用符合相关部门技术规范的电能表、水表、 燃气表,满足阶梯电价、分时电价、阶梯水价、阶梯能源价计费功能和数据远程采集的需求。 4.3.2 每套住宅用电容量在 12 kW 及以下时,宜采用单相供电到户的计量方式;每套住宅用电容量超 过 12 kW,宜采用三相供电到户的计量方式。 4.3.3 住宅区域内不同电价、水价、气价分类的负荷,应分别装表计量;对执行同一价格的公建设施 用能,应相对集中设计公用表计量。 4.3.4 水表、燃气表本身不带电控阀门的,设计时应预留电控阀门安装位置,以便功能扩展。 4.3.5 住宅小区应采用远程自动抄表方式、设计时应预留通道。 4.3.6 住宅小区各类电能计量箱应按国家和电力行业相关技术标准选型,经当地供电部门确认后使用。 4.3.7 电能表集中安装时,应采用多表位电能计量箱,单个电能计量箱不宜超过 16 表位;除满足居民 用电计量需求外,应预留远程自动抄表装置安装位置。 4.3.8 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应设计专用电缆井、管道井;电缆井和管道井间应有防水、防火的物理 隔离及排水措施。 4.3.9 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电能计量箱应设计在电缆井、专用电能计量箱间、地下一层、地下二层、 一层楼道内或室外墙体上,集中安装或分层集中安装。水表应设计在管道井或专用管道间内。 4.3.10 多层住宅建筑电能计量箱应设计在专用电能计量箱间、地下一层、地下二层、一层楼道或室外 墙体上,集中安装。水表应设计每层楼道内、集中设计一层楼道内、专用管道间内或地下水表井内。 3 DB34/T 3555—2019 4.3.11 水表设计在地下水表井内时,水表井上边缘距地平面高度应不低于 0.20 m;若水表采用无线 通信时,水表井盖应采用非金属材料。 4.3.12 燃气表的设计应符合 GB 50028 的相关规定。 4.4 管线敷设 4.4.1 管线的敷设设计,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要求: a) 通信线、电源线保护管在土建设计时应预埋到墙内、地下或专用管道井中; b) 在强电或强电磁场、潮湿、易破坏场所时,电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钢管或防液型可挠金属电线 保护管,在干燥场所时,电线保护管应采用薄壁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 c) 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d) 当线路保护管预埋时,电线保护管应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 电线保护管,其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应不小于 1.50 cm; e) 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f) 通信线、电源线保护管与燃气管道及设施应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并符合 GB 50028 的相关规 定。 4.4.2 电能计量箱间通信及电源线路的管道敷设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电能计量箱设计在室外时,电能计量箱电源线、进户线和通信线宜采用下进线或侧进线,侧进 线的进线位置应低于进线后接线位置;电能计量箱设计在室内或楼道内,9 表位及以下表位电 能计量箱可采用上进线、下进线或开关室侧进线,12 表位及以上电能计量箱可采用上进线或 下进线模式; b) 电能计量箱进线开关前的电源线不应转接,应采用从分接箱到电能计量箱分别敷设电缆管道到 电能计量箱的方式; c) 电能计量箱前后和电能计量箱间所有通道宜采用 PVC 管、PE 管或金属管,电

pdf文档 DB34-T 3555-2019 “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建设规范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555-2019 “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建设规范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555-2019 “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建设规范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555-2019 “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建设规范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9:38:0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