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1.020 E 00 DB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15/T 1955—2020 煤间接液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规范 Code for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in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industry 2020 - 07 - 30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8 - 30 实施 发 布 DB 15/T 1955—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0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 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化工监督检验 研究院、锡林郭勒盟职业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艳莉、李俊诚、石永胜、樊国栋、王黎、郭京峰、南云杰、刘树森、吴彦颋、 冯慧珍。 I DB 15/T 1955—2020 煤间接液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规范 1 范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煤间接液化技术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则、质量管理机构、策划、支持、运行、 检查评价及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采用煤间接液化技术制油和制化学品的煤化工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炭间接液化 coal indirect liquefaction 以煤经气化反应产生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的合成气为原料,经催化剂作用合成为液体产物的工艺 技术。 3.2 产品 product 在组织和顾客之间未发生任何交易的情况下,组织能够产生的输出。 注:煤间接液化企业的产品属于流程性材料。 3.3 关键控制点 critical control point 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对产品生产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 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4 总则 4.1 管理体系 1 DB 15/T 1955—2020 煤间接液化企业按照 GB/T 19001 和本文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必须 的质量方针目标、程序文件、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作业文件及相关记录,实施方针目标管理机制,确保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4.2 管理模式 企业应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提高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 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所有过程采用 PDCA 循环模式实施闭环管理,按照 PDCA 模式建立自我完善机制, 推行持续改进。 5 质量管理机构 5.1 总则 企业应设立以最高管理者或其授权的管理人负责的质量管理机构,建立质量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 门、生产管理部门、生产车间及化验室。质量管理机构应配备能够承担质量管理职责的相应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和化验员。上述关键岗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必要时实施培训和再培训。 5.2 质量管理部门 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a)按照企业质量方针分解制定相关层级的质量目标,实施质量方针目标管理; b)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其有效运行; c)负责制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d)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 e)负责对原材料和成品的质量进行监督,下达质量指令; f)制定质量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 g)处理质量事故和质量事件; h)处理顾客反馈和投诉。 5.3 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职能包括: a)负责制定有关设备采购、运行、维护和保养方面管理制度; b)负责制定并完成本部门的质量目标; c)识别厂控重点设备、特种设备,实施重点管理。 5.4 生产管理部门 生产管理部门主要职能包括: a)负责制定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b)负责制定并完成本部门的质量目标; c)识别生产过程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编制检验计划和制定厂控工艺指标,并组织考核; d)负责对中间品质量进行监督,下达质量指令。 5.5 化验室 化验室主要职责包括: 2 DB 15/T 1955—2020 a)严格执行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b)负责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分析检验和验证工作,按规定做好记录和标识,及时提供准确 可靠的检验数据,确保可追溯性; c)化验室应保证检验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6 策划 6.1 质量目标 企业应在相关的职能和层次分解企业总质量目标,策划编制质量目标实施方案,实施目标管理。 6.2 体系文件 企业应制定GB/T 19001要求的程序文件、各岗位的职责和作业指导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 理制度、分析检验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及事故管理制度等。 6.3 质量风险和机遇 企业每年应进行一次质量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考虑组织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及质量管理体系 有关的相关方及其要求,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制定措施的原则是 措施与风险和机遇的潜在影响相适应。每年评价上述措施的有效性,编制质量风险评价报告。 企业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风险控制。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组织 成立质量攻关小组,进行质量疑难攻关。 6.4 变更 变更包括工艺技术方案、工艺指标、设备、原材料、产品标准及其它与质量相关的变更。质量管理 部门应明确变更的控制程序,全面进行风险分析,履行审批手续;发生变更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变更 并进行效果评价,负责在实施变更前通知相关部门、单位。 7 支持 7.1 资源 企业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管理所需的人力、知识、数据、基础设施 及环境资源。其中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人员。化验室应配备主任、技术员及检验人员,检验人员数量应能满足检验工作需要。质量管 理部门应配备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其他各部门、车间应配备至少一名专职或兼职质量管理 联络员,负责组织落实本单位质量管理相关工作; ——质量知识。企业负责建立质量知识题库和案例库。质量知识题库每年不少于100题,主要内容 包括质量法律法规、标准化、公司制度、体系及产品质量相关的知识;案例库包括质量事故案 例和优秀质量管理案例,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企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并 建立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两次质量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产品知识、案例培 训及其他质量知识内容。提倡企业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质量知识培训。培训对象主要包括 3 DB 15/T 1955—2020 质量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和工艺技术人员。企业应建立培训档案,培训经历作为评价其技术素 质的依据之一,对于连续两次质量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应调离质量岗位; ——数据分析。企业负责建立质量台账,进行产品变化趋势分析;大检修后应做检修前后产品对比 分析;更换催化剂型号后应做催化剂性能评价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 ——环境。企业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产品所需的详细贮存环境,确保产品不受物理、温度等因素影 响导致不合格。 7.2 文件 7.2.1 法律法规及标准 企业负责定期查询、收集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识别更新情况及适用条款,并组织实施。 7.2.2 产品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应执行相应的标准,提倡企业制定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没有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可制定企业标准。 企业鼓励员工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研究制定。 企业应按要求完成企业标准平台的自我声明,并实施。 7.2.3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应编制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评审和修订,一般评审和修订周期不超过3年。 7.2.4 程序文件 企业应编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内审控制程序》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7.2.5 质量档案 企业负责建立质量档案并进行保存。质量档案包括纸件和电子版,纸件档案至少保存3年,电子档 案长期保存。 8 运行 8.1 总则 企业应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实施过程控制,策划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控制标准,编制 质量管理制度,以明确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不合格品、例外放行、计量、标识、顾客满意度及投 诉和质量事故的管理内容。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施整改,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防 止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8.2 原材料 企业负责编制《原材料进厂控制标准》,明确原材料进厂验收指标及验收方式。原材料进厂验收方 式包括自检和验证两种。煤间接液化企业主要原材料包括原料煤、燃料煤、催化剂、煤制浆添加剂及污 水处理化学药剂,企业应对主要原材料实施重点管控。原材料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对原材料做好贮存防护,防止因贮存不当影响原材料品质和数量,对超过贮存期的原材料在使用前应复 检,确认合格后再使用。 8.3 中间产品 4 DB 15/T 1955—2020 企业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识别生产过程的普通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编制《检验计划》,并组织 实施。《检验计划》主要包括样点编号、取样位置、介质、温度、压力、分析项目、指标范围、分析频 率。煤间接液化企业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原料煤、水煤浆、净化气、合成及油品加工馏出口。要求关键 控制点的检验频次不低于普通控制点。 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主要基于全厂考虑对工艺指标进行识别,将重要的工艺指标列为厂控工艺指标, 对厂控工艺指标实施生产车间和生产管理部门双级管控。煤间接液化企业厂控工艺指标可以涉及水处 理、动力、空分、气化、变换、酸性气体脱除、硫回收、氨制冷、合成、脱碳、油洗、油品加工及大气 监测装置。煤间接液化企业厂控工艺指标项目主要包括煤浆浓度、气化炉温度和压力、变换气氢碳比、 合成反应器温度和压力、油品加工反应器温度和压力。 中间产品不合格时应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生产管理部门组织车间进行工艺操作调整,做到 及时调整至合格。 8.4 成品 企业负责按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通则》对本单位工业品申请办理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并按要 求复审。 企业负责对成品进行控制,提倡企业对成品出厂执行首车留样程序,确保成品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不合格品应在处置前进行评审,并按照评审意见进行处置,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企业负责对本单位成品做好贮存防护,防止因贮存不当影响成品品质和数量。规定贮存周期,超过 贮存周期的出厂前需要复检。 企业负责对成品进行第三方外部委托检验,对采用国家标准和行

pdf文档 DB15-T 1955—2020 煤间接液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1955—2020 煤间接液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1955—2020 煤间接液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1955—2020 煤间接液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9:28:3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