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020.01 CCS Z 09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992—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of landscape forest lake 2020 - 10 - 23 发布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1 - 23 实施 发 布 DB41/T 1992—202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3 5 调查实施方案编制与审查 ............................................................ 6 6 调查内容 .......................................................................... 7 7 调查技术方法与要求 ............................................................... 13 8 调查成果分析与综合研究 ........................................................... 16 9 成果编制 ......................................................................... 17 10 数据库建设 ...................................................................... 17 11 验收与审查 ...................................................................... 17 附录 A (规范性)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 19 附录 B (资料性) 现状调查表样式 ................................................... 21 附录 C (规范性)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 ......................... 46 I DB41/T 1992—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河南省有色 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南省煤田地质局资源环境调查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秀全、王西平、商真平、任鸿飞、戚赏、陈怀玉、向世红、王继华、史冲、 郑琳、郝玉昭、刘国印、刘念、闫晋龙、王道山、李宏伟、曹芳芳、张项、王少辉、张东兴、方林、陈 显、豆靖林、徐郅杰、赵振杰、韩君健、姚兰兰、王开、吴成斌、贾宏辉、张维、段玲玲、王春永、寇 正卫、徐子钦、杨冬冬、张建奇、朱军涛、王喜亮、穆亚蓬、侯合明、甄娜、赵伟、刁良勋、司冬冬。 II DB41/T 1992—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调查实施方案编写与审查、调查内 容、调查技术方法与要求、综合评价与区划、数据库建设、成果编制与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中生态环境本底调查、自然灾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土地退化、水土环境问题、森林、草地退化、湿地萎缩与生物多样性丧失或下降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 境调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 000) DZ/T 0282—2015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 000) DZ/T 0288—2015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 HJ 25.1—2019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 91.1—2019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LY/T 1690—2017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 1814—2009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 LY/T 2241—2014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LY/T 2250—2014 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 NY/T 2998—2016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DD 2014-0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 DD 2019-08 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 DD 2019-19 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试行) DB41/T 1507—2017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规范(1:25 000) 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林湿发〔2008〕265号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 自然资办发〔2020〕38号 3 术语和定义 1 DB41/T 1992—2020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山水林田湖草 山水林田湖草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3.2 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如温度、土壤、各种有机质和无机物 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流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生态学 功能统一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个部分构成,前者为生命系统,后者则称为环境系统。 3.3 生态环境 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 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3.4 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 象。本文件所指的生态环境问题,仅限于自然灾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土地退化、水土环境问题、森 林、草地退化、湿地萎缩与生物多样性丧失或下降。 3.5 生态环境调查 本文件所指的生态环境调查是指采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等手段掌握和了解区域生态功能定位、自 然生态(地理)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生态环境本底,识别与判断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生态环境影响预 测和分区评价,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的勘查设计提供依据的活动和过程。 3.6 自然灾害 影响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物生长的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 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森林、草地火灾等。 3.7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受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的现象。主要包括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 石流、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水土环境污染等。 3.8 土壤污染 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 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3.9 水土流失 又称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受水力、风力、重力等作用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构发生破碎和松 散,被水流大量搬动、散失的现象。其所造成的耕地破坏、土壤肥力降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河道淤 塞、地下水位下降、道路和建筑物破坏等危害,都引起环境质量变坏和生态平衡破坏。 3.10 土地退化 2 DB41/T 1992—2020 土地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 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3.11 石漠化 在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下,植被遭受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岩石裸露的过程及其现象。 3.12 水环境 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外界水体及其自然因素的总和。 3.13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群落与其内的非生物成分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自调控能力 的综合体。 3.14 低效林 受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迟滞,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 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不符合培育目标的林 分总称。低效林按起源可分为低效次生林和低效人工林。 3.15 草地生态系统 以各种草本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综合体,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3.16 湿地生态系统 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湿地植物、栖居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周边环境 所组成的统一整体。 3.17 生物多样性 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 生态综合体等,这包含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18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亦称生态恢复。是指协助退化、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生态修复方法包括自然恢复、 保育保护、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生态修复目标可能是针对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也

pdf文档 DB41-T 1992-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992-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992-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992-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4:59:0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