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DB35 ICS 65.020.20 B 39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597—2020 代替 DB35/T 597—2005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dustrial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2020 - 08 - 24 发布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1 - 24 实施 发 布 DB35/T 597—202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场地要求 .......................................................................... 1 5 栽培设施 .......................................................................... 2 6 主要功能区要求 .................................................................... 2 7 原辅材料要求 ...................................................................... 3 8 菌种要求 .......................................................................... 3 9 栽培管理 .......................................................................... 3 10 采收 ............................................................................. 6 11 包装及贮运 ....................................................................... 6 12 病虫害防控 ....................................................................... 6 13 菌渣处理 ......................................................................... 6 I DB35/T 597—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5/T 597—2005《杏鲍菇 栽培技术规范》,与DB35/T 597—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3.1、3.2); ——修改了场地要求(见5.1,2005年版3.1.2、3.2); ——增加了培养室与出菇房等栽培设施的要求(见6.2、6.3); ——删除了杏鲍菇季节性栽培的内容(2005年版第6章); ——修改了接种参数(见9.7.1.4、9.7.2.1 b)、9.7.2.2、9.7.2.3,2005年版5.3.7); ——增加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见9.9); ——增加了菌渣处理(见第13章)。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福建成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玉姬、肖淑霞、陈炳智、黄志龙、陈传明、巫仁高、刘新锐、李昕霖、杨建木、 施乐乐、陈仁财、陶永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5/T 597—2005。 II DB35/T 597—2020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场地要求、栽培设施、主要功能区要求、原辅材料要求、菌种要 求、栽培管理、采收、包装及贮运、病虫害防控、菌渣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刺芹侧耳)的工厂化袋栽和瓶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483 天然石膏 GB/T 10463 玉米粉 GB/T 13382 食用大豆粕 GB/T 30768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 NY/T 119 饲料用小麦麸 NY 862 杏鲍菇和白灵菇菌种 NY/T 2798.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5部分:食用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枝条菌种 rod spaw 2 2 采用软质树种,加工成长120 mm~165 mm、截面积25 mm ~50 mm 的枝条,经浸泡处理后与木屑、 麸皮等混合,制成的栽培种。 3.2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 industrial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根据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利用现代环境工程技术,在完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杏鲍菇室内周年 栽培。 4 场地要求 选择交通便利、水电有保障的场所,其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2798.5的要求。 1 DB35/T 597—2020 5 栽培设施 5.1 厂房建设 根据生产规模、栽培模式以及不同功能区等要求建设相配套的厂房,并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可分 为原料区、装袋(瓶)区、灭菌区、菌种区、接种区、培养区、出菇区、包装区、产品冷藏冷库、废菌 料处理区等功能区。 5.2 原料区 便于车辆进出,处于厂区下风口或相对独立的场所,区内设有仓库与堆料场。 5.3 装袋(瓶)区 靠近原料区,便于原料输送。区内设有拌料与装袋(瓶)两个车间。 5.4 灭菌区 紧靠装袋(瓶)区,有灭菌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5.5 菌种生产区 靠近接种区,设置菌种生产车间。 5.6 接种区 靠近灭菌区,区内设有缓冲室、冷却室、待接种室和接种室。 5.7 培养区 与接种区靠近并相对隔离。 5.8 出菇区 与培养区靠近,与接种区相对隔离。 5.9 包装区 设置在紧靠出菇区,车辆进出方便的位置,区内设有包装车间和产品贮存冷库。 5.10 废菌料处理区 车辆进出方便,处于厂区下风口或相对独立的场所。 6 主要功能区要求 6.1 接种区要求 6.1.1 应配备相应的温控、湿控、空气净化、消毒等设备设施。 6.1.2 缓冲室、冷却室的净化等级应达到万级,待接种室、接种室的净化等级应达到千级,层流罩下 区间的净化等级应达到百级。 6.1.3 冷却室分为预冷室和强冷室,各室面积和制冷量应根据生产规模而定。 2 DB35/T 597—2020 6.2 培养室要求 6.2.1 应配备温控、加湿、通风换气等设备设施。1 万袋(瓶)容量的培养室宜配备 6 HP~8 HP 制冷 机。 2 2 6.2.2 层架式培养,培养室适宜面积 45 m ~65 m ,层间距 40 cm~45 cm,顶层距屋顶 100 cm~120 cm, 最底层离地面 20 cm~30 cm,两边距墙 15 cm,中间走道 1 m。 6.2.3 堆叠式培养,培养室高度 5.5 m~6.0 m,室内应留 4 m 通道便于叉车运行操作,顶层距屋顶 150 cm~180 cm。 6.3 出菇房要求 6.3.1 应配备温控、加湿、通风、空气循环和光照等设备。1 万袋(瓶)容量的出菇室宜配备 10 HP~ 15 HP 制冷机。 6.3.2 层架式出菇,床架四周和床架之间留 80 cm~100 cm 通道,层间距 60 cm~65 cm,顶层距屋顶 100 cm~120 cm,最底层离地面 20 cm~30 cm。 6.3.3 墙式出菇,有(双拼架)网格式和双列木框式两种类型,最底层离地 15 cm~20 cm,18~20 层, 留通道 120 cm~140 cm。 7 原辅材料要求 7.1 选择阔叶树种的木屑,粒径 1 mm~3 mm,新鲜木屑使用前应经过 60 d~90 d 堆积处理。 7.2 玉米芯应新鲜、无霉变、无虫螨、杂质少,粒径 8 mm 以内。 7.3 甘蔗渣应无虫螨、无异味、无霉变、无刺手感、杂质少。新鲜甘蔗渣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堆积处理, 其间应经常翻堆,使用前经过打散处理。 7.4 麦麸应符合 NY/T 119 的要求。 7.5 豆粕应符合 GB/T 13382 的要求。 7.6 玉米粉应符合 GB/T 10463 的要求。 7.7 轻质碳酸钙应包装完整无破损,白色粉末状,质地均匀,无杂质。 7.8 石膏应符合 GB/T 5483 的要求。 7.9 生产用水应为未被污染的自来水、井水、山泉水。 8 菌种要求 8.1 8.2 9 品种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应工厂化生产环境的优良菌株。 菌种质量应符合 NY 862 的要求。 栽培管理 9.1 栽培工艺流程 备料→拌料→装袋(瓶)→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包装贮运与菌渣处理。 9.2 9.2.1 培养基推荐配方 瓶栽配方 3 DB35/T 597—2020 9.2.1.1 木屑 20%、玉米芯 25%、甘蔗渣 11.5%、麦麸 25%、豆粕 10%、玉米粉 5%、轻质碳酸钙 2%、石 灰 1.5%。 9.2.1.2 木屑 20%、玉米芯 20%、甘蔗渣 20%、麦麸 20%、玉米粉 8%、豆粕 10%、石灰 2%。 9.2.2 袋栽配方 9.2.2.1 木屑 60%、玉米芯 18%、麦麸 10%、玉米粉 5%、豆粕 5%、石膏 1%、石灰 1%。 9.2.2.2 木屑 26%、甘蔗渣 13%、玉米芯 24%、麦麸 1

pdf文档 DB35-T 597-2020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597-2020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597-2020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597-2020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3:53:2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