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150 B 552 45 4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CCS DBB45/T 226 67—2021 田 稻田生生态养 田螺稻 养殖技 技术规规范 Specifification forr ecologiccal cultivattion of snaail(Procaambarus cclarkii)inn paddy fieeld 2021 - 02 - 05 发布 发 壮族自治区 区市场监督 督管理局 广西壮 2021 - 03 0 - 05 实施 实 发 布 前 言 — DB45/T 2267 2021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柳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柳州市谷之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西科技大学、融水苗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柳城县渔业技术推广站、广西中之润投资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杰、文衍红、罗福广、林勇、易弋、覃惠明、杜雪松、莫波飞、张桂姣、 兰健勇、张桂林。 II — DB45/T 2267 2021 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田螺稻田生态养殖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境内田螺稻田生态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NY/T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0004—2006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SC/T 1135.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稻田主养 snail-raising in paddy field 3.2 利用非基本农田稻田进行以养殖田螺为主、种植水稻为辅的田螺稻田种养方式。 稻田套养 interplanting snail in paddy field 利用基本农田稻田进行以种植水稻为主、养殖田螺为辅的田螺稻田种养方式。 4 环境条件 4.1 环境 应符合NY/T 5361的规定。 4.2 水质 应符合GB 3838和GB 11607的规定。 1 — DB45/T 2267 2021 4.3 养殖稻田 4.3.1 套养稻田 应符合SC/T 1135.1的规定。 4.3.2 主养稻田 低产、易受水淹浸泡、荒芜稻田。改造后田基高50 cm、宽30 cm~50 cm,蓄水深30 cm~50 cm。进、 排水均用直径110 mm并带弯头PVC管,进水口用50目、长500 cm~600 cm、直径30 cm尼龙筛绢网兜过滤, 排水口用20目镀锌钢丝网栅栏防逃。 4.4 隔离培育稻田 水源独立、水质可控、不渗漏的稻田,隔离稻田面积占养殖稻田面积的10%~15%,并种植水稻。 5 种螺引进与隔离培育 5.1 来源 稻田、池塘、湖泊等天然水域或田螺良种场的中华圆田螺或中国圆田螺。 5.2 质量 符合中华圆田螺或中国圆田螺的形态特征,壳厚体圆、壳面完整无破损、厣片完整,个体重≥20 g。 5.3 引进 2~3月,水温15℃以上时引进种螺。 5.4 运输 包装容器应紧固、洁净、无毒、无污染,并具有较好的通风和排水条件,螺体堆高小于30 cm,运 输过程中应保湿、防晒、防挤压,运输时间小于10 h。 5.5 隔离培育 5.5.1 清野消毒 引进种螺前7 d,排干田水,每667 m 用100 kg生石灰兑水全田泼洒。 2 5.5.2 培育基础饵料生物 清野消毒后7 d,注水入田至水深20 cm~30 cm,每667 m 施放秸秆堆肥或发酵秸秆150 kg~200 kg。 2 5.5.3 放养 培育基础饵料生物后2 d~3 d,放养种螺入田,每667 m 放养种螺1 000 kg。 2 5.5.4 培育 种螺放养入田后1 d~2 d,投喂发酵秸秆,每天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的2%~3%。同时,做好水 质调节、病害检测等日常管理工作。 2 — DB45/T 2267 2021 6 水稻种植 6.1 清野消毒 水稻插秧前 5 d~7 d,注水入田至水深 10 cm 时每 667 m 用 30 kg 生石灰全田均匀泼洒。 2 6.2 施基肥 清野消毒3 d~5 d后,犁耙平整稻田底部淤泥;稻田底部淤泥平整1 d~2 d后,每667 m 施发酵秸秆 或秸秆堆沤肥300 kg~400 kg。 2 6.3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耐肥、抗病、抗倒伏、生育期适中的水稻品种。 6.4 面积 主养田螺稻田水稻种植面积为30%~70%,套养田螺稻田种植水稻面积≥90%。 6.5 种植管理 应符合NY/T 5117的规定。 7 田螺养殖 7.1 放养时间 水稻秧苗分蘖结束后,逐渐注水入田,入田水深至 10 cm 时,放养规格一致、外壳完整、无伤无病 的幼螺或种螺入田。 7.2 放养密度 7.2.1 稻田套养 每 667 m 稻田投放经隔离培育,个体重 1.25 g~2.50 g 幼螺 10 000~20 000 只或个体重≥20 g 种螺 50 kg。 2 7.2.2 稻田主养 每 667 m 稻田投放经隔离培育,个体重 1.25 g~2.50 g 幼螺 30 000 只~60 000 只或个体重≥20 g 种螺 150 kg。 2 7.3 投饲 7.3.1 种类及质量要求 发酵饲料、切碎的新鲜菜叶、玉米、米糠、豆粕、菜饼、蚯蚓、鱼虾杂碎、新发酵秸秆、农家肥、 有机肥等,饲料卫生符合GB 13078的规定。 7.3.2 方式 块堆状投喂,每隔1 m~1.5 m投饲一堆,2 d~3 d投喂饲料1次,每次投饲量为田螺总重的1%~3%。 具体投喂量可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不投喂。 3 — DB45/T 2267 2021 7.4 日常管理 7.4.1 巡查 每天巡查1次,观察水位、水质、田螺摄食与生长等情况,检查防逃栅及筛绢网兜。 7.4.2 水质管理 幼螺或种螺放养入田后,随着水稻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15 cm~30 cm,6~9月每10 d~15 d换水一 次,每次换水1/4~1/2。 7.4.3 防洪防逃 台风、暴雨、大雨前,应疏通排水渠道,堵上进水口、打开排水口,并检查疏通防逃栅、筛绢网兜。 7.5 蓄留再生稻 稻谷收割留茬30 cm~40 cm。 7.6 收获 7.6.1 时间 养殖120 d~150 d即可分批捕捞上市。 7.6.2 规格 个体重≥15 g,预留15%~20%个体重≥15 g的田螺作后备亲螺,个体重<15 g的田螺继续养殖。 7.6.3 方法 水稻收割前10 d~15 d停止投喂饲料,并缓慢排水,保留水深10 cm,然后沿稻田四周距田埂内侧1.0 m处投放用面粉次粉与发酵秸秆或炒米糠做成的诱捕饲料团块,每隔1.0 m~1.5 m投1团,每天用7目尼龙 筛绢手抄网抄捕田螺2~3次。 7.7 越冬 田螺入冬前20 d,每1 d~2 d投喂饲料1次,每次投饲量为螺体重的1%,每667 m 稻田增施有机肥25 kg及分5~7处各均匀堆放稻草35 kg~50 kg。越冬期间保持稻田水深30 cm以上。 2 8 病害防控 8.1 防敌害生物 养殖场四周设置防护网,网片材料为镀锌钢丝、尼龙网等,网目2.0 cm,网片高90 cm,地下埋深10 cm,每间隔1.5 m桩基固定。 8.2 水稻病虫害防控 稻田套养应符合GB/T 8321.4的规定,稻田主养不得使用农药。 8.3 捕杀福寿螺 每天巡田,沿田基四周用小抄网将福寿螺及其卵块捞出并集中作无害化处理。 4 — DB45/T 2267 2021 8.4 防缺钙症 每15 d~20 d施用生石灰1次,每667 m 稻田泼洒生石灰15 kg;或每15 d~20 d在发酵饲料中拌有机钙 1次,每kg饲料添加100 mg,连喂3 d。 2 8.5 诱捕蚂蟥 用浸过猪血的草把诱捕。 8.6 防青苔 养殖期间保持稻田水深15 cm~30 cm。 9 档案记录 按照SC/T 0004—2006中附录A的要求做好记录,并保存2年以上。 5 DB45/T 22667—2021 参 考 文 [1] NYY/T 394 绿色食品 绿 肥料 料使用准则 [2] NYY 5071 无公 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 渔 用准则 [3] NYY 5072 无公 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 渔 料安全用量 6 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DB 45/T 2267―2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pdf文档 DB45-T 2267-2021 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2267-2021 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2267-2021 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2267-2021 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01:59:1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