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584—2013 黄瓜黑星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 et Arthur 2013-07-19发布 2013-12-0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958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 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永生、罗志萍、吕国忠、陈青、敖威华、郭铁筝、尹凤民、张永宏、朱子平、白桦、 李刚, SAG GB/T29584—2013 黄瓜黑星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cucumerinumEll.etArthur以植株症状、病原菌形态 特征为依据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黄瓜及其他葫芦科植物的种子、秧苗上黄瓜黑星病菌的检疫和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1157进出境植物苗木检疫规程 SN/T 1809 进出境植物种子检疫规程 3 黄瓜黑星病菌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黄瓜黑星病菌。 学名:CladosporiumcucumerinumEll.etArthur1889。 异名:ScolecotrichummelophthorumPrill.&.Delacr189l; MacnosporiummelophthorumPostrup1893; Cladosporium cucumeris Frank 1893; Cladosporium scabies Cooke 1903。 病害英文名:cucumberscab。 属于真菌界Fungi,有丝分裂孢子真菌Mitosporicfungi。该病菌的有性型为子囊菌门球腔菌科 Mycosphaerellaceae、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Johanson。在传统分类上,该菌属于半知菌亚门Deu- 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孢科Dematiaceae、枝孢属Clados porium。 黄瓜黑星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4方法原理 通过现场检查植株症状、实验室检验,利用病原菌在寄主植株上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致病 性测定等依据进行鉴定。 5仪器及用具 5.1体视解剖镜。 5.2生物显微镜。 5.3高压灭菌锅。 1 GB/T29584—2013 5. 4 生物培养箱。 5.5 5超净工作台。 5. 6 pH计。 5.7电子天平。 5.8冰箱。 5. 9 培养皿、镊子、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 6 试剂和培养基 6.1次氯酸钠。 6.2葡萄糖。 6.3琼脂。 6.4酒精。 6.5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7g~20g。马铃薯切块煮沸10min,纱布过滤,加 人葡萄糖、琼脂,pH值至6~8,加水定容至1000mL,121℃高压灭菌20min,分装备用。 7现场检测 7.1现场植株症状检查 按照SN/T1157规定执行。 现场检查中根据黄瓜黑星病在秧苗、瓜条下的症状,将具有典型症状及疑似症状的叶片、茎蔓、果实 用塑料袋装好,加贴标识后送实验室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 7. 2 种子抽样 按照SN/T1809规定执行。 8 实验室检测 8.1植株病组织检测 从现场检疫中采集的感病植物组织上挑取灰黑绿色霉层或用刀片于叶背病斑处刮取病菌子实体, 移于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进行显微镜检观察。 2种子检测 8. 2 8.2.1PDA培养基培养法 取试验样品种子400粒,经3%~5%次氯酸钠消毒5min~15min,将以上处理的种子按每皿 10粒~15粒摆放于PDA平板上,置于20℃~22℃恒温箱中培养7d11d,待长出菌落后,挑选典型 菌株,接种在PDA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待形成子实体后进行显微镜检观察。 8.2.2致病性测定 选用黄瓜感病品种(如津杂2号)在温室培养至长出两片真叶的幼苗,将待测菌株制备成抱子悬浮 2 GB/T29584—2013 液(浓度为2×10°个抱子/mL),采用喷雾接种法接种黄瓜幼苗,罩上塑料袋保湿过夜,在20℃~22℃ 条件下孵育7d~14d,进行症状检查,并对病原菌进行显微镜检观察。 9鉴定特征 9.1植株症状特征 9. 1. 1 叶片症状 叶片受害初期为近圆形褪绿色小斑点,后扩展成直径2mm~3mm黄白色圆形病斑,后期病斑易 呈星状开裂穿孔,孔洞边缘锯齿状,周围叶组织扭皱;病斑具黄白色晕圈,后期不明显。 叶脉上病斑一般为长纺锤形,后形成木栓化组织龟裂。 9. 1. 2茎、叶柄、果柄、卷须症状 茎、叶柄、果柄处初呈水浸状暗绿色梭形病斑,大小不等,最长可达4cm左右,淡黄褐色,中间开裂 下陷、龟裂,少数病斑开裂深度可达2mm~3mm。发病初期,病斑处有透明分泌物,后变为琥珀色胶 状物,胶状物脱落后,病斑龟裂成疮痴状。空气湿度大时,病斑长出灰黑绿色霉层 卷须顶端及中间易被侵染,病斑长梭形,受害部分变为褐色或黑褐色,呈成段萎為,直至整个卷须干 枯,失去功能。 9. 1.3果实症状 瓜条被害病斑龟裂成疮痴状,果实畸形,病斑凹陷一般深2mm3mm,最深可达5mm,病瓜一般 不腐烂。病斑处溢出半透明胶状物,后变为琥珀色。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黑绿色霉层。(参见 附录B中的图 B.1) 9.2病原菌特征 9.2.1培养性状 PDA培养基上菌落为圆形、平展、绒状、灰黑绿色。菌丝白色至灰色,具分隔,具分枝。菌丝白色至 灰色、有时卷曲。菌落背面为绿黑色 9.2.2形态特征 分生抱子梗细长,单生或丛生,淡褐色至褐色,基部常膨大,顶部或近顶部有少量分枝,大小平均为 (76μm~380μm)×(3.2μm~5μm)。分生孢子芽殖,串生,形成分枝的长链,淡褐色至褐色,椭圆形或 柠檬形,多数单胞、少数具一隔,分隔处略缢缩。光滑或具微刺,大小差异很大,单胞孢子大小平均为 (3.8μm~23.5μm)×(2.5μm~6μm);双胞孢子大小平均为(4μm~25μm)×(2μm~6μm)(参见 附录 B中的图 B.2)。 10结果判定 植株症状符合9.1的特征,其染病组织上分离的病原菌形态特征符合9.2中的描述;种子在PDA 培养基上培养的病原菌特征符合9.2中的描述,经致病性测定植株表现症状符合9.1的病原菌均可判 定为黄瓜黑星病菌(黄瓜黑星病菌及近似种类的分类检索表参见附录C、形态特征图参见附录D)。 3

pdf文档 GB-T 29584-2013 黄瓜黑星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9584-2013 黄瓜黑星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第 1 页 GB-T 29584-2013 黄瓜黑星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第 2 页 GB-T 29584-2013 黄瓜黑星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2023-02-11 17:31:02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