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882—2010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ling pine caterpillars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4882—2010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发生类型 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 6 防治对策 防治技术· 施药方法 8 9防治要求 10防治效果检查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松毛虫发生类型划分标准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松毛虫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附录C(资料性附录) 仿生制剂及其参考用量….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植物源杀虫剂及其参考用量 GB/T24882—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青海省东都县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 森林植物检疫站、辽宁省绥中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尤德康、柴守权、曲涛、梅丽娟、方国飞、赫传杰、黄北英、李娟、刘海秀、曾智坚、 辛忠、董晓波、邱立新、干海英、崔振强 GB/T24882—2010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赤松毛虫 (D.spectabilis)、落叶松毛虫(D.superans)、云南松毛虫(D.houi)、思茅松毛虫(D.kikuchii)等6种主 要松毛虫的发生类型、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防治对策、防治技术、施药方法、防治要求及防治效果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 的防治,其他种类松毛虫的防治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种群population 生活在同一地域内,相同生态条件下,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群。 3.2 增殖阶段 multiplicative stage 松毛虫种群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经历初始、增殖、、衰退4个阶段。增殖阶段的特点 是:松毛虫种群数量显著增多,且继续上升,已开始由虫源地向四周扩散,林木已显现被害征兆,并有局 部严重受害现象,受害面积明显扩大,天敌种类、数量也相应增多 3.3 常发区constantarea 林分结构单一,松林长势弱自然控制能力较低,松毛虫经常发生或发生周期较短的区域 3.4 偶发区casualarea 林分有一定自然控制能力,一般年份不成灾,若遇干旱等适宜条件时才发生松毛虫灾害的区域。 3.5 安全区safetyarea 成灾水平的区域。 3.6 防治control 为使松毛虫种群保持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所采取的各种预防和除治措施的过程。 1 GB/T24882—2010 3.7 无公害防治pollution-freecontrol 繁殖释放天敌,喷施生物制剂、仿生制剂、植物源杀虫剂,人工捕杀,物理机械防治,阻隔防治等。 3.8 阻隔防治obstructcontrol 利用松毛虫幼虫具有早春经过树干上树取食针叶、晚秋经过树干下树越冬和食性单一的特性,在树 干设置毒绳(环)或阻截障碍,使幼虫中毒致死或受阻后因饥饿致死 3.9 化学防治chemicalcontrol 利用菊酯类等化学药剂防治松毛虫的方法,特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费用低、能在较短时 间降低虫口密度。 3. 10 天敌 naturalenemy 对松毛虫种群有一定控制作用的生物,包括拟寄生物、寄生物、捕食性生物和病原生物 4发生类型 松毛虫发生类型分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划分标准见附录A。 5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 5.1发生程度 松毛虫发生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B。 5.2成灾标准 以松树针叶损失量为依据。立地条件差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失叶1/3以上为成灾,其他地区失叶 2/3以上为成灾。 6防治对策 6.1防治思路 松毛虫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分类施 策。以营林措施为基础,无公害防治为主导,越冬代幼虫防治为重点,综合运用防治技术,有效控制增殖 阶段虫口密度,防止种群数量增长。保护天敌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生态条件,逐 步实现可持续控制。 6.2分类施策 6.2.1常发区 实行以林分改造等预防措施为基础,大范围无公害防治和局部菊酯类等低毒化学药剂应急防治压 低虫口密度的策略。 主要预防措施: a)对符合封育条件的,全面实施封山育林; b)对虫源地,实施抚育管理、补植补造和营造混交林; c) 连续接种式或低剂量喷施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 d)长期保护和招引益鸟,人工繁育、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 主要防治措施: a)喷施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或灭幼脲等仿生制剂、烟参碱等植物源杀虫剂; 2

pdf文档 GB-T 24882-2010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4882-2010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第 1 页 GB-T 24882-2010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第 2 页 GB-T 24882-2010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2023-02-08 17:30:5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