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 120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709.20—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art 20:Basic techniques of filiform needle 2009-02-06发布 2009-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1709.20—2009 前言 GB/T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分为21个部分: 第1部分:艾灸; 第2部分:头针; 第3部分:耳针; 一 第4部分:三棱针; 第5部分:拔罐; 第6部分:穴位注射; 第7部分:皮肤针; 第8部分:皮内针; 第9部分:穴位敷贴; 第10部分:穴位埋线; 第11部分:电针; 第12部分:火针; 第13部分:芒针; 第14部分:提针; 第15部分:眼针; 第16部分:腹针; 第17部分:鼻针; 第18部分:口唇针; 一第19部分:腕踝针;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一第21部分:毫针针刺手法。 本部分为GB/T21709的第20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B、附录D、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C、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针灸学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缙、东贵荣、王顺、刘清国、蔡玉颖、杜元灏。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孙忠人、邹伟、白妍、张倩、张忆虹、胡丙成、卢金荣、张雅丽、尚艳杰、申鹏飞、 周振坤、滕雨虹、董建萍、刘金芝、谈太鹏。 1 GB/T21709.20—2009 引言 一般标准中所涉及的长度、宽度的计量都要求采用国际单位制,但是人体高矮胖瘦的差异很大,无 法采用绝对的标准值描述针灸穴部位,只有通过等分折量的方法 一一骨度折量法描述穴部位,才能 适用于所有人群和所有个体。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的国际会议上确定采用“寸”作为 针灸经穴标准计量单位。因此,本标准的穴定位采用这种计量单位 GB/T21709.20—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1范围 GB/T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毫针基本刺法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及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毫针基本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170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2024针灸针 GB/T12346瑜穴名称与定位 GB15982医院卫生消毒标准 医疗垃圾管理办法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1709的本部分。 3. 1 毫针filiform needle 针灸临床使用最多的一种针具,分为针尖、针体、针根、针柄、针尾5部分 3.2 刺手puncturinghand 针刺治疗时,执针进行操作的手称为刺手,一般为右手。 3. 3 押手pressinghand 521C 针刺治疗时,配合刺手按压穴位局部、协同刺手进针、行针的手称为押手,一般为左手。 3. 4 行针manupulatingneedle 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 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3.5 得气arrivingqi 毫针进针后在穴部位所产生的疫、麻、胀、重等感觉,称为得气,又称针感或针刺感应,表示经气已 至针下。 1 GB/T21709.20—2009 4操作步骤与要求 4.1施术前准备 4.1.1针具要求 针灸临床所使用的毫针应符合GB2024的规定 4.1.2针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和俞穴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毫针。短毫针主要用于皮肉浅薄 部位的穴,作浅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作深刺、透刺之用;平柄针和管柄针主要 在进针器或进针管的辅助下使用。毫针的规格和分类参见附录A。 4.1.3针具检查 为防止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多次使用的毫针与一次性毫针在每次使用前,均应严格检查,如发现 有损坏等不合格者,应予剔除。具体检查方法见附录B。 4.1.4穴定位 穴定位应符合GB/T12346的规定。 4.1.5毫针操作基本训练 针刺操作者在进行针刺治疗前,应经过指力和指感的训练,训练方法参见附录C。 4.1.6体位选择 针刺时对患者体位的选择,应以术者能够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在留针和行针时感到舒适为原 则,患者常用的体位有卧位和坐位。 4.1.6.1卧位 4.1.6.1.1仰卧位:适用于胸腹部的穴。 4.1.6.1.2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的穴。 4.1.6.1.3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的穴。 4.1.6.2坐位 4.1.6.2.1仰靠坐位:适用于前额、颜面、上肢、颈前和上胸部的穴。 4.1.6.2.2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枕项、肩背部的穴。 4.1.6.2.3侧伏坐位:适用于头、面颊、颈侧、耳部的穴。 4.1.6.3特殊体位 视取穴的位置而定,以患者舒适、术者易于操作为原则。 4.1.7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接触物品消毒、术者手指的消毒、针刺部位消毒以及对治疗室及备品的要求均应符 合GB15982的规定。附录D给出了各类消毒的方法与要求。 4.2施术方法 4.2.1持针法 4.2.1.1两指持针法 用拇、食指指腹捏住针柄,或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桡侧指端捏住针柄。 4.2.1.2三指持针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指腹捏拿针柄,拇指在内,食指、中指在外,应三指协同。 4.2.1.3持针体法 用拇、食两指拿一消毒干棉球,裹针体近针尖的部位,并用力捏住。 4.2.2进针法 4.2.2.1爪切进针法 押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切穴皮肤,刺手持针,针尖紧靠押手指甲缘迅速刺人。 4.2.2.2舒张进针法 押手食、中指或拇、中指将所刺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刺手持针刺。用于皮肤较松软处进针。 2

pdf文档 GB-T 21709.20-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1709.20-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第 1 页 GB-T 21709.20-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第 2 页 GB-T 21709.20-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2023-02-13 02:23:52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