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1. 040.50 G 3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369.1—2009 第1部分: 金纳米棒表征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方法 Characterization of gold nanorods- Part 1:UV-Vis-NI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2009-09-30发布 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4369.1—2009 前言 GB/T24369一2009《金纳米棒表征》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方法; 第2部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的介电敏感性; 第3部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因子的估算; 第4部分:荧光量子效率的估算; 一第5部分:光热效应的评价方法; 第6部分:表面电荷的测量方法; 一第7部分:聚集体结构的表征方法。 本部分为GB/T24369—2009的第1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晓春、纪英露、解思深、冯莉莉、张珂、刘建波、何伟伟、胡晓娜、向彦娟、高洁、 赵蕊、王荷蕾。 GB/T24369.12009 引言 由于尺度效应带来的新奇性质赋予了纳米材料更多的功能性。各向异性的贵金属纳米晶就是其中 一类。在纳米尺度,贵金属纳米晶具有很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征。这一共振特征不仅与尺度相关 还与其形状密切相关。贵金属纳米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的峰位和数目以及表面增强的拉曼散射的有 效光谱范围都可以通过控制其形状来进行调控和优化。因此,它们具有比球形粒子更优异的一些光学 和电学性质。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优异性能可望在生物传感、药物传递、疾病诊断与治疗、生物成像等与生物医学 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些性质大部分都与其表面等离子体特征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更好 地利用这些性质,对其表面等离子体特征的表征就显得极为重要。通常,贵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 体共振峰位于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区域,因此制定基于此方法表征的标准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 切。具体到本部分,我们制定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表征金纳米棒的平均轴比 GB/T24369.1—2009 金纳米棒表征第1部分: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方法 1范围 GB/T24369的本部分规定了金纳米棒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的表征方法及用吸收峰位来计 算平均轴比。 本部分适用于轴比为2~5、直径小于30nm的圆柱状金纳米棒的表征 其他贵金属纳米结构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表征亦可参照本部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436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13966分析仪器术语 GB/T19267.2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第2部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GB/T19619纳米材料术语 JJG178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9619、GB/T13966和GB/T19267.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 1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ltraviolet,visibleandnear infraredabsorption spectra(UV-Vis- NIR) 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量范围扩展到近红外区域。 3.2 等离子体共振吸收plasmonresonanceabsorption 当人射电磁波照射到金属上时,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的驱动下相对于正离子的晶格以一定的 频率发生相干振荡而产生的吸收。 3.3 纳米棒nanorods 是纳米尺度的棒状颗粒,其在一个维度上的尺度与其他两个维度之比均大于1。在尺度较小的两 个维度上的尺寸应介于1nm~100nm之间。 3. 4 轴比aspectratio 对于纳米棒,其沿长轴方向的长度与沿短轴方向的长度之比。 4原理 金纳米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表现为两个方向的共振吸收,见图1。其中峰1是电子沿短轴方 1 GB/T24369.1—2009 向的共振,称为短波横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其强度相对较弱。峰2是电子沿长轴方向的共振,称 为长波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见图1);其吸收强度较大,且受金纳米棒轴比、具体形状和外部介 电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根据峰2的位置来确定金纳米棒的平均轴比。 1.0 F T. 0. 5 0. ( 100 600 800 1 000 a/rm 1—峰1,短波横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2——峰2.长波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A——吸光度; 入——光的波长,单位为纳米 图13 金纳米棒溶液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 5仪器 5.1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Lambda950UV/Vis/NIR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Cary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2吸收池 根据需要测定的波长范围可选择石英或玻璃吸收池。 6试样的制备 6.1金纳米棒的制备 参见附录A。 6.2测试用的金纳米棒水溶胶的前处理 用去离子水将金纳米棒水溶胶稀释至适当的浓度,超声2min分散后,即可用于紫外/可见/近红外 吸收光谱表征。 7测量步骤 7.1设定波长范围、吸光度范围、扫描速度和扫描次数等测量参数。 7.2取两个吸收池,分别加去离子水至池子体积的2/3,之后分别置于参比光路和样品光路,进行自动 校零操作。 7.3将置于样品光路的吸收池取出,加人制备好的试样。 7.4将装好待测试样的吸收池置于样品光路,扫描,绘制谱图 7.5采用Gaussian拟合确定谱图中峰2的位置,基线的选择以拟合峰位与实验峰位最接近为原则,得 到的峰位以nm表示。 2

pdf文档 GB-T 24369.1-2009 金纳米棒表征 第1部分: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方法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4369.1-2009 金纳米棒表征  第1部分: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方法 第 1 页 GB-T 24369.1-2009 金纳米棒表征  第1部分: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方法 第 2 页 GB-T 24369.1-2009 金纳米棒表征  第1部分: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2023-02-11 17:31:42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